礼赞60年·我的西藏幸福映像 | 布达拉宫广场上孩童的一个敬礼,胜过千言万语!
值此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
我们特别推出
“礼赞60年·我的西藏幸福映像”栏目
向广大读者征集
您在西藏旅行中
捕捉到的幸福瞬间与温暖故事
明天(9月3日)
北京天安门广场
将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而在千里之外的布达拉宫广场上
一个年幼的孩子用他最单纯的动作
诠释着对祖国、对军人最深厚的情感
这份让人心头发烫的“幸福映像”
来自老兵蓉吉星的投稿
幼童敬礼
书写对祖国与军人的热爱
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
前夕的布达拉宫
▲图源丨小红书@赤烈
在布达拉宫广场的暖阳下,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喜庆布置随处可见,彩旗猎猎间,一幕画面让我这个老兵湿了眼眶。
▲投稿者记录下孩童向军人敬礼一幕
一名藏族孩童,小帽下的眼睛亮得像高原的星星,他仰着头,望着身姿如松的解放军卫兵。小小的手掌举得不算标准,甚至有些歪斜,但那份从眼神里透出来的郑重,却重逾千钧。
阿里军分区某边防连官兵
抵达巡逻点位后展示国旗
▲图源丨新华社
我知道,这敬礼里藏着故事——是他从长辈口中听来的,寒冬里,解放军战士踏冰卧雪驻守边境,用身体筑起守护家园的屏障;建设时,他们顶风冒寒修建“天路”,让铁轨蜿蜒着穿越雪山峡谷;也有他亲眼所见的温暖,生活中,军人们帮着乡亲们搬青稞、修房屋,汗水浸湿了军装,笑容却比高原的阳光还要温暖。
阿里军分区某边防团的“健康小分队”
为藏族群众义务巡诊
▲图源丨天上阿里
我曾是这队伍里的一员,深知这份“军民鱼水情”从来不是一句口号。它是无数个日夜的守护:是风雪里巡逻在边境线上的脚步,是高原冻土上筑路时冻裂的双手;也是无数个日常的陪伴:是帮着牧民解决生产难题的耐心,是给村里孩子送书本时的温柔。60年沧桑巨变,西藏的每一寸土地上,都镌刻着党和军队对高原人民的深情。
退伍老兵组成的西藏首批“驻校教官”
给那曲的孩子们上爱国主义教育
▲图源丨央视军事
孩童的敬礼,或许他自己还说不清其中的深意,但那是最纯粹的致敬,是民族团结的种子在高原沃土上悄然发芽。此刻,广场上的风都带着暖意,我忽然想起高原上的格桑花——不挑土壤、不惧风雨,却能一代又一代开得绚烂。我想,这份藏在孩童敬礼里的爱与信赖,也会像格桑花一样,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愈发浓烈。
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
前夕的布达拉宫广场
▲图源丨小红书@别看我只是根豆芽
一个稚嫩军礼
浓缩60年的鱼水情深
军民情深的生动写照
孩子的军礼,是西藏军民鱼水情深最自然的流露。这种感情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60年来一代代军人用奉献和牺牲浇灌的结果。从和平解放到民主改革,从社会主义建设到改革开放,中国军人始终是西藏发展稳定的坚强后盾。
民族团结的具象表达
藏族孩童向解放军敬礼,体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美好。在互动中流淌的深厚情感与自然而然的亲近感,恰恰是民族团结最可贵的样子。
精神传承的希望之光
孩子模仿军人的动作,是一种无声的精神传承。它让我们看到,爱国守边、团结奉献的种子已经在新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布达拉宫广场的孩童向军人敬礼
让“军民鱼水情”“民族团结”
有了具象的表达
长辈口中的故事、军人日常的守护
最终化作孩子掌心的温度
郑重举起
这份纯粹与真挚
正是西藏60年变迁中
最珍贵的精神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