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文旅要闻 党建动态 专题专栏 招商引资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文旅融合

“颂60年风华·评山南历史巨变”丨西藏扎囊:以“沙”为谱 奏响文旅融合交响曲

来源: 网信山南 作者: 发布时间: 2025-08-25

跟随采风团一行,我们来到扎囊沙丘艺术公园,走进公园,宛如走进了一个梦幻的世界。微风轻拂着沙丘,那细腻的沙粒如流金般在脚下涌动,仿佛每一粒都承载着岁月的故事。沙丘起伏,线条优美,宛如大自然用它的巧手勾勒出的艺术品。

扎囊沙丘艺术公园位于位于山南市扎囊县,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沙漠主题公园,也是西藏首个国家沙漠公园。这里,是雪域高原上最集中的辫状水系聚集地,与西侧江畔绿洲形成鲜明对比,雨季时沙谷积水成潭,冬季积雪覆盖沙丘,呈现“雪山环抱金山”的视觉奇观。在这里,有骆驼骑行、滑沙、沙滩摩托竞技、赏高原日落等多种游玩体验,规划了游乐、观光、人文、住宿、研学等诸多板块,能全方位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等需求,无论是团客、散客、亲子、研学,还是康养等各类客群,都能在此得到贴心服务,全方位体验优美的雪域高原。扎囊县立足此辫状水系聚集地域优势,培育特色文旅优势产业,以生态为底色,以活动为抓手,以服务为保障,奏响文旅融合交响曲。

生态治理,擦亮沙旅融合金招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培育生态文化,让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成风化俗。”绿色生态是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也是最大的品牌。扎囊沙丘艺术公园在坚持旅游文化发展的同时,深刻实践生态文明这一理念,通过“丁字坝”等工程技术,将流动沙丘改造为固定沙丘,显著减少沙化面积;采用人工种草、试点种植沙蒿等技术,成活率达78%,建设生态旅游。目前雅江两岸雅江两岸已形成“绿色长城”,有效涵养水源,改善区域生态。下一步,扎囊沙丘艺术公园将继续强化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建立完善的生态监测体系,实时监测沙丘移动、植被生长、水资源状况等生态指标,为公园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限制游客活动范围,加强对游客的环保宣传教育,引导游客文明旅游,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大力推广绿色能源,如在公园内安装太阳能板、风力发电机等,为公园运营提供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将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走出一条“沙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活动赋能,激发文旅融合新活力。扎囊沙丘艺术公园作为西藏首个国家沙漠公园,自运营以来,充分利用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不断探索创新,在旅游市场中逐渐崭露头角,各类文旅活动如璀璨星辰,照亮了这片沙地的发展之路。西藏山南首届“高原沙丘青年艺术季”于去年中秋在公园成功举办 ,以“月满雅砻 鸣响沙丘”为主题,将沙丘美景与“藏源”底蕴相结合,活动涵盖艺术展览、服装大秀、音乐现场、创意集市、趣味运动等,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文化体验,还极大提升了公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活动期间吸引数千名游客参与。“格桑花演出季”全区锅庄舞展演活动、2025中国“传奇”挑战赛(西藏·山南)、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暨‘5·19’中国旅游日宣传系列活动、一场以藏源文化为主题的文化节、七夕特别策划场地、非遗文化集市体验活动等都在此开赛或举办,吸引了众多居民与游客参与游玩。这些赛事活动不仅为运动演出爱好者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还带动了当地旅游、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的全面升温。2024年“五一”期间公园试营业,接待游客近三万人,随着园区业态的不断丰富完善,游客数量持续增长,在首届“高原沙丘青年艺术季”活动当日,游客就突破了8000人。目前扎囊沙丘公园正在向着综合性沙漠主题公园的方向稳步迈进,计划将其打造成为AAAA级旅游景区,致力于建成集餐饮、住宿、交通、旅游、购物及娱乐于一体的智慧型文化旅游项目,吸引更多游客走进扎囊、了解扎囊、乐在扎囊,进一步点燃旅游经济,提升扎囊县文创产业影响力,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做优服务,打造文旅体验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高水平旅游业,要抓硬件,更要抓软件,特别要提高服务质量、推进精细化管理,以优质服务赢得旅客的笑脸和称赞,赢得持久的人气和效益。”对于文旅事业发展来说,基础设施是“硬支撑”,服务则是将“流量”变“留量”的“软实力”。扎囊沙丘艺术公园在日常运营中十分注重游客体验,园中设置多个服务站点,为游客提供食物、饮料和必要的医疗救助,保障游客在游玩过程中的舒适与安全;加强对员工的专业培训,涵盖服务意识、文化知识、应急处理等方面,提高服务水平与专业素养;完善游客服务中心功能,提供行李寄存、医疗救助、失物招领、旅游咨询等一站式服务;优化园内标识系统,确保游客在公园内能够轻松找到景点、休息区、卫生间等设施;计划每年定期开展国际艺术交流周活动,邀请全球艺术家以沙漠为主题进行创作,涵盖雕塑、装置、新媒体艺术等形式;设立艺术家驻地创作项目、举办“沙漠民俗文化节”等满足游客多元消费需求,让游客流连忘返,只有这样,文旅景点才能摆脱“网红”短暂标签,成为群众心中的“长红”胜地。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主动意识和服务意识,坚持设施“硬件”和服务“软件”一起抓,不断提升功能性、优化体验感,助力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让文旅融合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