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文旅要闻 党建动态 专题专栏 招商引资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旅要闻>地市动态

西藏自治区白肉灵芝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

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西藏商报 作者: 发布时间: 2017-09-15

 

前两天,西藏商报记者接到了市民周先生打来的电话,他在外地做土特产生意,听说西藏白肉灵芝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想了解一下。为此,记者找到自治区农科院蔬菜所和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拉萨综合试验站的相关负责人了解相关情况。

市场供不应求

联合企业人工种植

白肉灵芝又称西藏灵芝,是生长在高原地带的一种特有的灵芝新品种,因其肉质为雪白色而闻名,其功效远远高于普通灵芝,产量极为稀少,价格比较昂贵,药用价值极高,主要用于抗缺氧、抗肿瘤、治疗代谢性疾病等。

2011年,自治区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拉萨综合试验站开始了西藏野生灵芝栽培技术的课题研究,当时科研人员在米林、波密等地收集到了13株野生灵芝菌株。无意中得到这些野生灵芝菌株后,科研人员反复试验进行人工驯化。经过多次试验栽培,我们最终筛选出了两株菌丝生长较快、长势强壮的菌株。自治区农科院蔬菜所相关负责人说,“2012年,人工驯化终于成功了,当时栽培面积只有0.6亩。人工驯化成功后科研人员进行了品种鉴定,并确定我区人工栽培的野生灵芝就是白肉灵芝,这标志着我区白肉灵芝人工栽培走在了国内前列。

人工驯化成功后,我们对灵芝的有效成分进行了检测,并与野生灵芝做对比。结果表明,人工栽培灵芝的有效成分不低于野生灵芝,其中栽培灵芝的多糖含量达到3.8-4.6/100克,三萜类物质含量大于1.5/100克,并与内地多家企业等栽培的灵芝对比,发现均高于内地栽培品种。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拉萨综合试验站站长谢荣介绍。记者在自治区农科院人工驯化基地看到,这里栽培的白肉灵芝从外观上看,肉质更厚。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西藏野生灵芝的需求量的增大,我区野生灵芝量在逐渐减少,价格呈逐年上升趋势。为此,自治区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拉萨综合试验站于2014年将这一技术成果转给了西藏灵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我们希望将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对老百姓有益的物质。为此我们与企业合作,2014年起开始白肉灵芝人工种植工作。谢荣告诉记者。

依托观光旅游养生模式 

开拓白肉灵芝市场

为了对白肉灵芝这一新资源优质种进行推广发展,西藏灵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自治区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在自治区农科院建立了产学研合作研究基地,同时在林芝市米林县建了千亩种植产业基地,设立温室大棚、质量监控与生化分析测试室,工厂化育苗、繁育菌种及生产车间等,依托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运营模式,在我区开展白肉灵芝人工驯化后的技术推广工作。

记者了解到,一般野生灵芝的栽培分为制袋、灭菌、接种、菌丝培养、出菇管理等步骤。从菌种分离到菌丝布满菌袋大约需要34个月,到灵芝成熟还需3个月。目前,该公司种植的白肉灵芝年产量可达3万斤,在区内外市场均有销售,但是目前市场上对于白肉灵芝的需求远远大于其实际产量。接下来计划扩大种植规模,增加产量,预计到明年年产量可达4万余斤。到2019年,年产量计划增至6万斤左右。西藏灵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鸿说。

为了进一步扩大白肉灵芝的市场,该公司借助米林县天然优势,开拓了观光旅游养生模式。米林被称为药洲,这里更适合种植白肉灵芝,因此,我们计划将近千亩地打造成观光旅游养生地,为区内外游客提供一个集旅游、观光、养生为一体的好去处,同时也进一步拓展我区高品质灵芝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