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隆子县发现早期塔庙建筑及壁画
日前,一篇名为“西藏山南隆子县发现早期塔庙建筑及壁画——填补西藏山南地区早期壁画相对稀缺的空白”的文章在西藏文博圈疯传。经过一番辗转,记者联系到了参与此次文物发掘的相关考古人员。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山南市隆子县相关人员向山南市文物局提供线索称当地有一处佛殿遗址,希望文物部门可以组织人员前往现场进行调查。这一线索引起了山南市文物局的重视,今年7月,由山南市文物局和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考古调研组前往该地展开了考古调查,并最终在当地发现了一处佛殿遗址,里面还发现了大量精美壁画,考古人员将该处遗址命名为“果拉康”。
山南市文物局局长强巴次仁介绍,“果拉康”遗址由佛塔和环塔的附属建筑组成,长20米、宽17.8 米,方向正西方。佛塔残高9.4米,底部为四方形塔基,北侧边长9.7米,西侧边长9.6米,其上有四层塔阶,再上为桶状覆钵形塔瓶。遗址总面积近400平方米,佛殿内部保存了完整的旧壁画,面积在20余平方米,壁画基本反映了公元13世纪至15世纪的一些内容。
据了解,山南作为藏文化的发源地,隆子县一带有不少前弘期寺庙遗址。“果拉康”遗址具体时间有一个显著特点,即佛塔与殿堂是连接在一起的,以塔为中心,构成从佛塔到四周围廊从高到低的格局。并且,山南目前所发现的壁画时间多是公元17世纪以后,更早的壁画十分稀缺。相比之下,这次新发现的壁画距今有800年左右,而且有更完整的图像学细节,因而显得弥足珍贵。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柴焕波表示:“西藏早期寺庙一般都是塔寺结合,但建筑又是彼此分离的。通过对遗址的初步勘测,我们发现其整体结构是经过统一规划的,而不是民间随意附加上去的。如果这一推测成立,‘果拉康’遗址很可能是前弘期到后弘期早期的一种失传已久的建筑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