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文旅要闻 党建动态 专题专栏 招商引资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旅要闻>地市动态

【盛世赛马 多彩那曲】歌舞里的“娜秀”密码

来源: 那曲融媒 作者: 发布时间: 2025-09-01

8月31日下午,文旅活动区坐无虚席,比如县专场文艺演出以开场舞《再唱山歌给党听》拉开帷幕。

打墙舞》是比如县独有的传统舞蹈,其起源与藏北“夯筑石墙”的劳作场景深度绑定。舞蹈中,演员们双手模拟“夯锤”动作,双脚随节奏踏地,膝盖微屈的幅度精准还原了牧民修建房屋时“轻夯慢筑、稳固根基”的技巧。该舞蹈传承至今已逾百年,最初是牧民盖房时的集体劳作号子,后来逐渐发展为艺术形式,如今已成为比如县“劳作文化活态传承”的代表。

比如藏语意为“母牦牛部落”,又名娜秀,娜秀在藏语的意思是“柏树森林”,宋代又称“纳雪”。舞蹈《娜秀姑娘》中,演员身着深蓝与黑色相间的藏装,裙摆纹样模拟怒江波浪,双手时而如“捧水”、时而如“放牧”,还原了比如县女性“既善持家、又能牧放”的传统形象;而歌曲《娜秀姑娘》,则以“怒江畔的格桑花”为喻,歌词里“缝补帐篷到深夜,清晨挤奶伴朝阳”的细节,道出了“娜秀姑娘”的勤劳特质。这种“舞蹈+歌曲”的双重演绎,让“娜秀”这一地域符号更立体。

演出尾声《红歌联唱》中《山歌》一段采用比如县独有的“比如藏语”演唱。与那曲市其他县区相比,比如县藏语因受怒江流域文化影响,语调更婉转,尾音常带轻微的“上扬”。

这场演出不仅让观众记住了“娜秀”的故事,更让人读懂藏北游牧文化的艺术,从不是凭空创造,而是牧民将“放牧、建房、缝补”的日常,转化为歌舞的韵律,最终沉淀为博大精深的文化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