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文旅要闻 党建动态 专题专栏 招商引资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旅要闻>文旅动态

海拔4000米的“野生动物王国”,藏着西藏最野的浪漫

来源: 文化西藏 作者: 发布时间: 2025-07-14

当车轮碾过最后一段碎石路,眼前的景象突然被“劈开”——湛蓝的湖水漫过地平线,远处的雪山在云层里若隐若现,成群的藏羚羊在湖边低头饮水,藏野驴踱着步子从公路旁溜过……

这不是纪录片里的画面,而是藏北高原羌塘深处——色林错,给每一位到访者的见面礼。

色林错 摄影师/商睿

藏语中的“羌塘”,意为“北方的高地”。

这片被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环抱的土地,几乎涵盖了整个那曲和阿里东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这里被三大山脉温柔环抱,却藏着中国最具野性的生命力。

作为“世界海拔最高的生物物种基因库”,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着高原生态的奇迹。

摄影师/张扬的小强

从“濒危”到“近危”:藏羚羊“降级”的背后,是数十年生态守护的答卷

说到羌塘,就绕不开藏羚羊。

这个被称为“高原精灵”的物种,曾因盗猎一度濒临灭绝。

藏羚羊的回眸 摄影师/奚志农 图源:《生命的力量》

但当你10月抵达色林错时,看见车窗边突然窜出的藏羚羊群,就会明白“现在啊,在这里见藏羚羊比见牧民还容易。”

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1年的数据藏着一个振奋人心的故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不足7万只的藏羚羊,如今已繁衍到约30万只,保护级别从“濒危”降级为“近危”。

仅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藏羚羊,就从成立之初的近1万只,增长到现在的3万只以上(数据来源:网信申扎)。

摄影师/陈钢

摄影师/陈钢

野保员在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日常巡逻

图源/新华网

不同于羌塘其他区域需要长途迁徙的藏羚羊,色林错周边的种群是个“特例”——它们不走迁徙路,就在湖边的草原上完成交配、产崽、哺育的全过程。

夏季产崽后,到了10月,母藏羚羊会带着半大的幼崽在湖边栖息,远远望去,星星点点的身影能铺满整个视野。

若你仔细观察,还会发现这群精灵的小秘密:

公藏羚羊顶着笔直锋利的羚羊角,黑脸配白身,自带“高冷气场”;

公藏羚羊 摄影师/陈钢

母藏羚羊则没有羚羊角,面孔更显柔和,一眼就能分辨。

母藏羚羊 摄影师/陈钢

但切记,再可爱也别贪心靠近——近距离观赏会惊扰它们,用长焦镜头远远记录,才是对生命的尊重。

更重要的是,藏羚羊奔跑时心脏负荷极大,一旦被车辆追赶,可能因心脏过载猝死。

在西藏旅行,“不追赶野生动物”不是规矩,而是对生命的敬畏。

摄影师/陈钢

高原动物图鉴:

藏狐的“反差萌”,黑颈鹤的“生存战”

走进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像闯进了“高原动物幼儿园”。这里保存着大面积完整的高寒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世界海拔最高的生物物种基因库”,随手一拍都是野生动物大片。

藏狐:靠脸“出圈”的“心机选手”

如果你见过藏狐的正面照,一定会被它“被蜜蜂蜇肿”的脸逗笑——但这只是它的“伪装术”。侧面看,藏狐其实有着修长的身形,拖着蓬松的大尾巴,优雅得很。

摄影师/杨洋

摄影师/杨洋

黑颈鹤:高原上的“育儿难题”

作为世界上唯一在高原繁衍的鹤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在西藏备受重视。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仙气飘飘”的家伙,小时候竟是“打架大王”。

数据显示,黑颈鹤雏鹤天生好斗,出生3天内的成活率仅60%,直到43日龄后才会停止斗殴。

若能拍到两只幼鹤同框的画面,堪称“幸运值拉满”。

摄影师/陈钢

摄影师/陈钢

藏野驴:傲娇的“公路礼仪队”

藏野驴绝对是西藏最“有性格”的动物:长着大大的前额和标准“驴脸”,走路时昂头挺脖,像礼仪队走方阵般气宇轩昂。

它们好奇心爆棚,没事就溜上公路“散步”,看到车辆过来也不慌,慢悠悠横穿马路。

藏野驴如今在羌塘越来越常见,成群结队的野驴群肚子溜圆,这也正是生态变好的最好证明。

摄影师/陈钢

摄影师/陈钢

比风景更重要的事:

在羌塘,我们该如何与自然相处?

藏北高原的浪漫,藏在每一次与野生动物的温柔对视里,更藏在对自然的敬畏里。

色林错 摄影师/高承

这片平均海拔约4000米的土地,能让你在一天之内遇见雪山、湖泊、草原、湿地,也需要你记住这些“旅行守则”:

1.拍动物用长焦:近距离拍摄会惊扰它们,让镜头代替脚步“靠近”;

2.不追赶不鸣笛:藏羚羊、藏野驴等动物奔跑时心脏压力大,追赶可能导致猝死;

3.保持安全距离:野生动物的“边界感”很强,远远观赏就是最好的尊重;

4.带走所有垃圾:高原生态脆弱,一个塑料瓶可能需要几十年才能降解。

站在色林错湖畔的崖壁上,脚下是惊奇断崖,身后是碧蓝的卫星湖错鄂湖,眼前是漫到天际的色林错——随着冰川融水增多,它早已成为西藏面积最大的湖泊,翡翠色的河流从草原深处蜿蜒而来,最终汇入这片“高原蓝海”。

摄影师/林一

从雪山冰川到河流湖泊,从藏羚羊到黑颈鹤,羌塘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生态保护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无数人的切实努力与付出。

如果你也向往这片“野生动物王国”,记得带着敬畏出发——因为在羌塘,最美的风景不是湖泊雪山,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模样。

藏北的风会记得每一个温柔对待自然的人,而这片土地的浪漫,永远属于懂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