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街头:流动的指尖经济
喜欢一个地方,有人喜欢它的山河秀丽、名山大川,有人爱她的街头巷尾熙熙攘攘。在拉萨,因为布达拉宫,大、小昭寺等寺庙的殊胜,世人毫不吝啬地称其为圣城,带着一份信仰,一种虔诚。然而,抛开这诸多隐形的文化色彩,我却更是偏爱那活生生的市井百态。
藏饰之家
西藏,是美丽迷人的藏饰之家,在浓郁的民族风里,透着厚重的文化气息。那豪迈的造型风格,不仅吸引着人们的眼睛,更触动着人们的心灵。碧蓝的绿松石、红润的珊瑚、坚硬的牛骨、典雅的天珠、亮闪的藏银……当这些斑斓的材料和创意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每一件藏饰都是独一无二的作品。在粗犷的外表下包含着精致的内涵,细小的花纹、镂刻、镶嵌,形成了藏饰的设计风格,并散发出浓烈古朴的民族特色,小小饰品,蕴藏着极具发展的大商机,而经营美丽藏饰的人们,更是运用自己的诚信和才智,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街头文化。
每到旅游旺季,琳琅满目的饰品总是游客的“心头好”,在八廓街上,每一个转角,每一个路口,偶然抬头总会遇到那些手持藏饰品贩卖的藏族阿佳,虽价格、材质比店面里的商品要略有逊色,但这种传统的交易方式早已成为拉萨街头一道别具一格的风景。
因为长时间的风吹日晒,阿佳卓玛的脸上透着一股健康的高原红。她说:“我们中间很多人都是来自农牧区,平日不忙就自己做些这样的藏族饰品,旅游旺季的时候带过来卖掉,赚点钱,补贴家用。”
虽然卓玛出售的大都是成品,但还是有不少消费者喜欢挑选各种不同成色的宝石,与她商量花样和款式,请她编制成自己心仪的手链、项链等饰品。可以说,这些极富个性的饰品,不仅为客人带来了美丽,也为像卓玛一样的流动商人带来了一定的收入。
头顶的藏饰——藏辫
近两年,有一种特殊的“藏饰”兴起——那就是藏式的五彩发辫。五颜六色的丝线嵌在乌黑的秀发间,远远望去,如同留在发梢的彩虹。不时引来路人关注的目光,成为街头的一道风景线。
在八廓街上,经常可以看到藏族阿佳手里拿着成把成把的彩色丝线,招揽着爱美的姑娘们编头发。这种发型深受美女游客的喜爱和欢迎。
“美女,编个辫子嘛!2块钱一根!”在格桑梅朵热情的招揽下,一位来自湖南的美女游客兴致勃勃地坐到了小凳子上。格桑梅朵耐心地为她编小辫子。只见格桑梅朵十指如飞,犹如穿梭在发间的梭子。20分钟后,原本清汤挂面发型的美女,顿时变得妩媚明艳。
格桑梅朵的家乡在山南,在平日里,她会在老家劳作,而在旅游旺季,她来看望在拉萨做旅游运输的爱人。在休息之余,她和几个姐妹在街上给游客编辫子,不仅打发闲暇时间,更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藏漂的小生意
我喜欢称呼拉萨“流城——流动的城市”,日复一日,人流从全中国乃至世界的各个地方涌入拉萨,汇向八廓街,像是河流汇向海洋,转眼又会随着下一阵风向离去。当然也有很多人选择停下来,停在拉萨,停在丹杰林简单的民俗生活里。
与其它地方相比,在这里,东方和西方,传统与现代,居民与过客,那些文化元素之间并不呈现冲击碰撞的状态。一片风平浪静中,虽繁华但不忙碌,虽丰富但仍和谐。
小倩是个来自东北的80后姑娘,骑行川藏线而来,喜欢拉萨,就这么停了下来,在丹杰林的一间酒吧门口做起了她的小生意,藏辫、明信片、墨镜、手工艺品……午时出摊,日落收摊,保证每日食宿足矣。
她说:“我不是来赚钱的,而是来生活的,玩累了就回家。”正如她所说,在拉萨城你会发现诸多如她一般的藏漂,几个月的时间,做点小生意,边旅游边生活。几个月后,去到另外一座城市或者回到自己的家乡,不要以为他们的生意就这么断了。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许多商品已悄然采取了实体店与电子商务并进的商业模式,现在,远在香港、台湾、德国、英国等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在家门口买到来自西藏的产品。所以,对于许多藏漂而言,一趟旅居无意中成就了一条生意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