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则市第五届后藏物资交流会桑珠孜区交易会迎来商机
打特色牌
3天销售额破3千万元 12月20日,第五届后藏物资交流会桑珠孜区交易会在日喀则市珠峰会展中心正式拉开帷幕。记者了解到,本届物交会主要以农畜产品为主,参展商户共计1128户,其中区内外企业及个体商户786户。参加交易商品有农畜产品、民族手工艺品、特色产品、旅游特产、百货产品等上万种。
政府搭台
带动百姓走上致富路
“今年的特产是最丰富的,你到会展中心就会看得眼花缭乱。”对于今年的物交会,桑珠孜区商务局局长次旺石觉显得兴高采烈,他说:“物交会开幕以来,牛羊肉、牛头、羊头、牛皮、羊皮、奶制品等农畜产品销量最好,目前成交额已达1558.64万元,而且藏刀、六弦琴、皮具、马鞍、瓷器、唐卡、岗巴羊和藏式斜肩包等旅游产品的销量也不错,尤其是六弦琴,已经达到供不应求的状态了,很多商家开始实行定制式销售模式,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次旺石觉告诉记者,本届物交会在举办之前,日喀则市多个部门提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物交会协调领导小组对于举办本届物交会的每个细节都认真筹划、精心组织,总结以往4年的经验,并结合当前各县区特产行业发展取得的成果以及市场趋势,立足点在于政府搭台让老百姓主动参与,并带动更多群众走上致富路。 打造特色品牌 拓展特产行业市场渠道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次旺石觉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品牌”。他说,今年与往年不同的是,以往只要求有销量,今年更要求有质量、有市场效应。“现在对行业的要求不再像过去,品牌效应很重要,至少要树立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品牌出来,但前提是在整个产业链条的每个环节上都要做到高标准高要求。这一次物交会,我们就重点推出一些特产,打农产品地理标志‘特色牌’。”
随后,记者连线展会现场工作人员了解到,本届物交会着重打造的地理标志品牌有正堂藏白酒、岗巴羊、日喀则朋必、东嘎酥喜糌粑、联乡联酥喜糌粑、日喀则纯正藏豌豆粉条、纳尔“孜牌”荞麦食品等独具日喀则特色的农产品,树立品牌的理由是这些产品尤其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关注。
物交会现场几乎每个展位都会吸引很多消费者,有当地老百姓,外来的游客,还有其他地市慕名而来的投资者。“之前,在日喀则很多地方买不到的商品在这里全部都有,大家可以在物交会上一次性买到了。”家住桑珠孜区年木乡的卓玛兴奋地说。
物交会为当地消费者提供了极大的购物方便,也为创业者搭建了一个发展舞台。据次旺石觉介绍,今年打造品牌的核心是“绿色”。这个词在很多展位上都能看到,参加本次物交会的商家大多打出“绿色食品”的品牌,其中包括日喀则朋必、日喀则市培强肉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堂食品综合有限公司、纳尔“孜牌”荞麦食品、阿古邢巴农产品有限公司、西藏千圣藏药、年雄纯豌豆粉、东嘎酥喜糌粑、联乡联酥喜糌粑、日喀则纯正藏豌豆粉条、山南阿吉卓姆农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西藏甲努娘麦粮油加工有限公司、亚东藏白酒、夏尔巴辣椒等,这些商家多为日喀则市本地食品产业。主办方说,这些企业在当地老百姓当中一直有着很好的口碑。
市场开放是本届物交会打造品牌的另一个关键元素。次旺石觉介绍,此次物交会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日喀则、认识日喀则,活动面向全区,参展商户也不再仅仅是本地商户,来自拉萨、山南、林芝以及四川、青海等地的商户明显增多。“对区内外商家开放限度增大是本届物交会的一个亮点,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很多好的商品‘引进来’,同时,也可以使日喀则的很多本地特色产品‘走出去’。”这也是次旺石觉对未来日喀则市特产行业的一种期望。
3天交易额达3千多万元 日喀则农牧产品迎来大机遇 据桑珠孜区商务局统计,截至12月22日下午5时,本届物交会成交总额达到3229.35万元,其中农产品销售金额达171.51万元,畜产品销售金额达1558.64万元,民族手工艺品销售金额达620.71万元,百货销售金额达84.99万元,特色产品销售金额达350.67万元,药材产品销售金额达117.5万元,其他商品销售额达325.33万元。
本届后藏物资交流会还有两天时间,今年的规模比往年更大、行业覆盖比往年更广、受益群众比往年更多,在日喀则市已经形成市场影响力。次旺石觉表示,物资交流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贯彻落实了日喀则市“扩大内需、保增长、重民生”的重要举措,促进当地农畜产品交易流通、提高特色产品知名度、拓展特色产业市场渠道、带动广大农牧民走上致富路。明年,日喀则机场至日喀则市高等级公路建设之后,将会为日喀则各县区农牧产品及加工行业带来更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