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倒春寒”,清明假期还能出游吗?多地最新要求→
今年清明假期的火车票20日已经开售。
当前,全国疫情多点散发,不少地区升级防控举措,清明假期踏青祭扫或跨省出行之前,一些重要防疫信息要了解。
3月16日,北京北海公园内春意盎然,吸引游人前来打卡。曹雪文丨摄
今年清明小长假的放假时间为4月3日至5日,共3天。
按照目前全国铁路车票预售期15天的规定,从3月20日开始,民众可以购买清明假期首日(4月3日)的火车票了。返程(4月5日)火车票则可以在3月22日购买。
据“中国铁路”微信公众号消息,针对近日全国部分地区出现多点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为配合各地政府减少人员流动、减少旅途风险、减少人员聚集等疫情防控政策的落实,铁路部门迅速大幅调整旅客列车开行,并出台旅客列车车票免费退票措施。
14日起,旅客在车站、12306网站等各渠道,办理2022年3月15日0时前已购各次列车有效车票退票时,均不收取退票手续费,购买铁路乘意险和互联网订餐的一同办理。
清明小长假将至,民众最关心的就是出行问题。受到疫情影响,多地调整出行防疫政策,其中,“48小时核酸”已成为标配。
例如,贵州近日发布清明假期疫情防控提示,所在市州全域均为低风险且14天内无本土阳性感染者报告地区的人员,建议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来黔,并在抵黔后48小时内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上海提出,市民非必要不离沪,确需离沪的人员和来沪返沪的人员均须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
吉林省要求,从3月14日起禁止吉林省人员跨省、跨地区流动。长春市建议省外返(来)长人员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抵长48小时内主动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山东省青岛市12日提出,非必要不离青,确需离青的,须凭健康码绿码并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北京要求,进(返)京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北京健康宝”绿码,14日内有1例以上(含1例)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者所在县(市、区、旗)旅居史人员严格限制进(返)京,进返京人员在抵京后72小时内需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3月24日,故宫博物院入口处,游客扫描“健康宝”核验个人健康状况。曹雪文丨摄
此外,在京人员近期非必要不出京。加强进出京旅游管理。市民群众最大限度减少出京旅游活动,京内景点严格控制预约人数。暂停跨省旅游,在途团队加强防疫管理。
目前,多地发布清明节相关倡议与通知,部分地区暂停现场祭扫活动。
山东青岛发布通告称,为避免清明节期间因人员聚集祭扫引发疫情传播风险,保护广大市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022年清明节期间暂停现场祭扫活动。
河北省通知,各地要大力倡导不跨省域、不跨地区祭扫,积极推广网络祭扫、鲜花祭扫、家庭追思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提供现场祭扫服务的机构,要采取预约、错峰、限流等措施,尽可能降低祭扫人流密度,减少祭扫现场人员聚集。
上海市继续采取“延长周期、错峰引导、高峰预约”做法,入园祭扫市民需出示健康码、行程码,以及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江苏苏州市在清明祭扫方面倡导市民开展“云祭扫”。
广东深圳市发布通告表示,全市所有殡葬服务场所,自14日起暂停市民群众现场祭扫活动;暂停举办集体公祭、骨灰海葬(代撒除外)、骨灰树葬等人群聚集活动。
天津市西青区发布通告,要求即日起,区域内公墓、骨灰堂等殡葬服务机构全面暂停现场祭扫服务,恢复时间另行通知。(中国新闻网 张依琳)
北京本周末将迎来首个清明祭扫高峰
八宝山革命公墓首次实行人员车辆双预约
今年清明祭扫期,祭扫服务高峰日为3月26日、27日,4月3、4、5日,共5天。本周末,将迎来首个清明祭扫高峰。同时,随着天气转暖,市民踏青出游增多,旅游景区周边道路以及相邻高速公路交通压力将明显增加。北京交管部门针对今年清明节交通运行特点,提前制定交通疏导措施,全力保障市民祭扫及出行安全。
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清明期间各陵园墓地采取网上预约、入园登记、身份核验、体温检测等措施,易造成高峰时段陵园墓地周边路段出现车辆排队情况。特别是高峰日的8时至11时,石景山八宝山公墓、福田公墓,朝阳东郊殡仪馆,海淀金山陵园、万安公墓,丰台太子峪陵园,昌平佛山陵园,通州通惠陵园,门头沟万佛华侨陵园,顺义潮白陵园等墓地陵园周边,易出现短时交通拥堵。此外,从4月3日零时至4月5日24时,仍将实施高速公路小客车免费通行政策,市民自驾出游有所增多。祭扫交通与郊游踏青交通相互叠加,预计高速公路交通压力将明显增加,部分高速公路将会出现潮汐式车流特点,个别路段排队将较为严重。
需要提示的是,目前北京市除现场祭扫外,已开通网络祭扫、代为祭扫服务,市民可以通过首都之窗、市民政局官方网站、“北京社会建设和民政”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了解具体情况。对于确需到现场进行祭扫的,全市殡仪馆骨灰堂、经营性公墓和规模较大的公益性公墓,今年将继续实行分时预约祭扫。市民可通过“北京社会建设和民政”微信公众号或殡葬服务机构公布的祭扫服务电话进行预约,并提前规划好出行时间和线路,尽量避开高峰时段。
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首次实行人员车辆双预约
北京交警今天(24日)发布提示,八宝山革命公墓今年首次实行人员、车辆双预约机制进行限流,自驾前往革命公墓祭扫的市民朋友需要提前预约车位,车位已满时请选择其他方式出行。为避免因体温检测、预约验证等造成车辆、人员拥堵,交管部门提前调整车辆进出流线,将革命公墓正南门关闭,祭扫车辆由八宝山殡仪馆西3门进、西4门出,实行单向出入措施。其他社会车辆在清明节祭扫高峰日期间,应尽量避开石景山路、鲁谷路及阜石路,绕行其他道路行驶,以免上述道路因车多行驶缓慢耽误您的出行。在祭扫高峰日,交管部门将对金山陵园上山路采取禁止7座以上客车通行、台头村路(蓝梦庄园至长安园路)采取东向西单行管理措施,对香山地区南辛村街采取西向东单行措施。如遇万安公墓、金山陵园等周边地区车辆饱和,交管部门将疏导车辆绕行玉泉山路,同时在万安东路西口、闵庄路与旱河路交叉口向东西方向分流,疏导车辆绕行北坞村路、闵庄路。
针对今年清明节交通特点,交管部门提前制定清明节交通疏导维护方案和高等级上勤方案,周密设计墓区陵园车辆交通流线,制定个性化交通组织方案,全面排查完善道路交通设施,增设引导指示标志;同时,属地交通支队还提前对接区民政等部门及墓区陵园,协调开辟临时停车场地,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停车需求。祭扫高峰日期间,在全市墓地陵园周边道路增设岗位226处,加强秩序维护和交通疏导,并大力整治违法停车等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净化墓地陵园及各大景区周边交通环境。
清明小长假期间,交管部门还将在高速公路收费站及部分重点路段部署专项岗位,加强高速公路收费站、进出口及周边道路交通的维护疏导,对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违反分道行驶规定,以及在机动车道、应急车道违法停车等行为开展全面整治,避免重大事故发生。同时安排清障救援小组前置备勤,快清快处交通事故及故障车辆,保障市民群众出行安全。
北京交管部门对清明期间计划外出的市民也做出如下交通安全提示:一是今年各陵园墓地均采取网上预约、入园登记、身份核验、体温检测等措施,大家应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再安排前往祭扫。遇高峰时段陵园墓地停车场及人员进出口出现排队情况时,大家要服从现场民警的指挥,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按照交通标志的指示行驶。二是清明节期间,大家要提前了解道路通行情况,及时关注交管部门通过交通广播、微博、微信、室外显示屏、互联网、电视站等途径发布的交通预报和实时路况信息,合理规划出行路线,尽量避开流量高峰。三是结伴出行需提前选择好集结地点,避免在收费站等车辆密集路段停车等候,造成人为拥堵,建议选择高速路服务区集结。四是驾驶员在出行前应注意合理安排休息,保证睡眠充足,驾车时不强行超车、强行会车,不酒后驾车、不超速、不逆行、不随意并线、不走应急车道和公交车道、不使用手机。五是一些墓地陵园位于山区,道路狭窄、坡陡弯急,司机驾车通过山区道路,应集中精神,在驶近急弯、坡道等不安全路段时,应当提前观察提示标志减速慢行,与路侧保持安全距离,避免因聊天分心、急转方向发生事故。六是遇紧急情况,应冷静处理。一旦发生剐蹭等轻微交通事故,快速挪移车辆,自行协商解决,减少占路的时间,特别是在高速公路发生事故,一定要做到“车靠边、速报警、人撤离”。七是在前往八宝山地区、金山陵园、万安公墓等公共交通方便的墓地,建议祭扫的市民尽量选择乘坐地铁、公交和扫墓专线车辆,避免寻找等候停车位的烦恼。(央视新闻客户端)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清明假期出游提醒
3月22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清明假期出游提醒,提示广大游客出游时强化安全意识,做好个人防护,确保安全。
当前,国内疫情呈现多点散发、局部聚集、多源输入、多链并行,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加上汛期临近,强降雨、强对流等极端天气频发,引发道路交通、地质灾害、森林火警、溺水等风险显著增大。
为此,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提醒游客自觉遵守防疫要求,出行前,密切关注卫健、疾控等部门发布的疫情动态和预警提示,加强风险评估,合理规划线路,不前往中、高风险和出现疫情的地区旅游,倡导开展省内游、周边游、短途游。进入公共文化场馆、娱乐场所、旅游景区等人流密集场所时,要全程佩戴口罩,自觉遵守测温、扫码、一米线、不聚集等防控要求,确保安全。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提醒,参团旅游时,请选择具有资质的旅行社,并签订正规旅游合同,理性购买在线旅游产品,自觉抵制“低价游”等虚假宣传。不乘坐无牌无证车辆,不携带违禁物品上车,全程系好安全带。自驾旅游时,严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切勿超速、疲劳、酒后驾驶。及时关注目的地天气、疫情、客流等安全信息,主动购买旅游意外险,准备充足的口罩、消毒湿巾等防护用品,做到预约出行、错峰出行、文明旅游。进入山地型旅游景区、公共文化场馆、文物保护单位等场所参观游览时,严格遵守防火、消防安全等管理规定。在景区内游玩时,听从工作人员的安全引导,量力而行,谨慎参与高空、高速、涉水、探险等高风险项目。敬畏自然,切勿违规擅自进入未开发、未对社会公众开放的自然保护区、海岛、海滩、水库、网红景点等不明区域,开展探险、游览、戏水、露营等活动,确保人身安全。(中国旅游新闻客户端 陈熠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