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乡村环境治理 共享旅游发展成果——海南沙美村旅游扶贫案例
“十三五”以来,琼海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依托沙美村“山水林田湖草”要素富集的生态优势和毗邻博鳌亚洲论坛的平台优势,探索出一条以党建为引领,优化乡村治理,推动农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乡村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让沙美村快速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乡村振兴硕果累累,旅游扶贫卓有成效。
一、基本情况
沙美村(行政村)位于琼海市博鳌镇南面,坐落于金牛岭脚下,距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4.6公里,距博鳌机场11公里,面朝生态优美的沙美内海,远眺烟波浩瀚的南中国海,被九曲江、龙滚河环绕,同时拥有山峦林野风貌、南国田园风光、丘陵村落景观和海河湖泉景色,集“山水林田湖海”的生态景观为一体,地理位置优越独特,自然禀赋得天独厚。全村辖10个村小组,301户,107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户,35人。村域总面积9469亩,其中陆地面积7670亩,水面面积1799亩,含湿地生态区506亩。2020年全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00元。
二、旅游扶贫成效
2017年10月之前,沙美村与外界交通被河流阻断,仅靠一座2.5米宽的危旧老桥连通,村民主要依靠传统种植业和在沙美内海围塘养殖为生,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村庄道路不通、自来水不通、网络不通,村民利用内海围塘养殖,对水体、附生的红树林等原有生态造成了较大破坏,区域经济和人居环境极为落后。
2017年10月份以来,琼海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结合琼海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和博鳌区域总体规划,通过开展生态保护和湿地修复行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改变了区域落后的经济社会面。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村民们纷纷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共享乡村旅游发展成果。据统计,2018年以来,沙美村共接待游客79.2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912.11万元,旅游产业带动当地就业85人,其中贫困户6户13人。至2019年底,沙美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1户35人已全部实现脱贫,2020年全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500元。沙美村亦先后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海南五星级美丽乡村”“海南省五椰级乡村旅游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称号。
三、主要做法
(一)通过强化基础配套,促进融合发展,强健“沙美体魄”,助力实现产业兴旺
一是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奠定乡村旅游发展基石。沙美村按照“一环(环村行车道)、一带(滨海风光带)、一心(旅游服务接待中心)、多景点(景观点+沙美印象)”建设思路,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了路网、水网、电网、光网、排污管网“五网”全贯通,建成党群服务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沙美乡村会客厅、沙美村史馆等服务活动场所,配套建设生态停车场、村民文体广场、旅游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为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培育农旅融合发展,拓宽村民增收渠道。沙美村引导村民走农旅融合的绿色发展道路,转变了沙美村民千百年来依靠传统种养养家糊口的生产生活方式,收入方式从原来的以生产性收入为主,转向财产性、工资性、经营性、转移性综合收入。结合脱贫攻坚工作,盘活民房等农村闲置资源,鼓励青年人才返乡创业,依托优质农产品、乡村旅游等资源,引进社会资本,以“农户+合作社+公司”的模式进行统一经营管理,打造博鳌沙美印象项目,引导村民和贫困户发展热带高效农业、休闲渔业、乡村民宿、农家餐饮、农村电商等特色产业,促进了农旅深度融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家门口创业就业的致富梦。
沙美环村路
(二)通过修复生态环境,提升乡村品质,大美“沙美容颜”,助力实现生态宜居
一是修复生态环境,营造宜居乡村风貌。沙美村以琼海发展全域旅游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保护理念,着力推进退塘还林还湿,复植红树林646亩,形成以红树林保护为主的湿地生态区。修复山体和整治田洋,建成金牛岭生态公园和博鳌国家农业公园。优化沙美村原有的自然景观,精心打造“椰林水韵”“饮水思源”“滨海长廊”“耕读传家”“山海在望”和“金牛泉涌”等沙美六景。此外,疏浚河道,配套建设眺望台、观景平台等休闲空间,开发漫道线路和内海水上游船线路,大幅提升区域生态环境和景观功能,让村民上岸吃上旅游饭,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百姓共享共赢的生态资本。
二是优化人居环境,提升乡村品质。沙美村遵循乡村历史和文化风貌,修缮改造民居150间,其中修缮保护古民居74间。针对区域环境问题,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实施截污纳管工程,区域生活污水全部截污纳管,集中处理率100%。实施自来水入户、光纤进村等工程,建设完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农村卫生室,为当地村民及游客提供完善的基础医疗服务。环境变好、村庄变美、生活更便捷,村民游客不出村、不出户就能享受城镇生活品质。
(三)通过优化人才队伍,提升服务水平,抒发“沙美情怀”,助力实现乡风文明
一是优化人才队伍,为乡村旅游发展添动力。沙美村积极吸纳和培养符合建设发展要求、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的乡村人才,逐渐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乡村人才队伍。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开拓者、建设者、经营者、管理者、服务者来到沙美,参与创建人数达3000多人,其中有返乡创业17人、村民自主创业26人、吸纳村民就业85人,在沙美形成了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为沙美乡村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源头活水。
二是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业。沙美村通过举办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培训、消防安全现场演练、旅游饭店从业人员服务质量提升培训、乡村民宿业服务质量提升培训、英语口语培训、商务接待礼仪、志愿者服务培训等系列培训班,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期间,沙美村作为“美丽乡村会客厅”以优美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嘉宾们的一致赞扬。通过一系列培训,沙美村乡村旅游服务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促进乡村旅游往更高质量发展。
沙美湿地公园
(四)通过强化基层党建,形成组织合力,展现“沙美速度”,助力实现治理有效
一是党建聚力,引领乡村有效治理。沙美村致力于打造成为全国自贸区(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标杆,在改造升级过程中,坚持不懈开展乡村治理,完善乡村治理机制,通过选派第一书记,派驻乡村振兴工作队,机关结对帮扶,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提升带头人引领致富能力,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加强党员干部培训等途径推进沙美村组织振兴,整体提高了沙美村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为乡村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组织保障。
二是抢抓机遇,形成组织合力。沙美村以“敢闯敢干,先试先行”的精神,紧紧抓住“博鳌亚洲论坛邂逅乡村之美”的机遇,以政府为引导,多部门整体联动,企业协会积极参与,百姓群众主动配合,形成了以党组织为总统筹的巨大组织合力。自2017年10月份开始规划建设,仅用了短短半年时间就已初具规模,乡村旅游品牌名声在外,吸引了众多省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旅游,实现了沙美村发展乡村旅游“质的飞跃”。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期间,沙美村更是名声大振,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优质的服务水平得到了国内外重要嘉宾和广大游客的一致好评,一度成为热门IP和网红美丽乡村,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往体验。
(五)通过开发旅游产品,壮大旅游产业,打响“沙美品牌”,助力实现生活富裕
一是培育旅游业态,提高乡村旅游收入。沙美村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和生态优势,深入挖掘独特的人文和旅游资源,在一期项目建设中,陆续培育出海堤甜品、五谷丰登杂粮、沙美渔人饭店、琼海公道、内海咖啡屋、农村电商互联网中心、木养元养生馆、溜茶书吧、小螺号清吧、祥勋客栈、沙美人家、沙美集市、望海居民宿等15处旅游产品服务业态。随着乡村旅游业的不断提质升级,乡村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也逐步提升。
二是打造博鳌沙美印象,推动旅游产业化发展。沙美村通过招商引资,吸引陕西裕华袁家村公司投资3.3亿余元,倾力打造民俗文化旅游项目——“博鳌沙美印象”。沙美印象项目规划总占地面积约65.35亩,总建筑面积30000m2,建成民俗文化商业街、精品民宿等业态,充分利用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风貌以及人文遗迹、民俗风情等乡村旅游资源,进一步满足了游客乡村观光、体验、休闲、度假等需求。结合袁家村的商业运营及管理经验,村党支部牵头成立经济合作社占股20%,每年分红可达到300多万元,从而带动群众实现长远可持续性增收致富。
四、经验启示及未来展望
(一)发展乡村旅游,必须坚持党建聚力护生态
沙美乡村振兴最为核心的要素是选优配强支部班子,通过优化班子成员职责分工,促进支部班子及全体党员作用发挥,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顺利推进提供强大动力。村党组织突出党建引领,组织动员村民参与沙美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和治理,切实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和内生动力,为建设“生态宜居”新沙美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实践表明,在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环境资本化过程中,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以基层党组织作用的有效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实现资源整合、科学开发。
(二)发展乡村旅游,必须坚持生态聚宝兴产业
沙美村党支部把“山水林田湖草”绿色生态变成产业发展的资源、变成群众增收的期盼,吸引陕西袁家村裕华文旅等有实力的合作企业建设沙美村商业街、乡村民宿等业态,开启政企村合作经营新模式,发展壮大旅游产业。实践表明,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产业兴旺”的最好资源。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村民致富,就要充分利用好生态资源,切实把绿水青山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
(三)发展乡村旅游,必须坚持产业聚财富民生
沙美村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村党支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从合作企业每年获得20%分红收入,绝大部分用于村民分红和公共设施维护,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村民,促进村民年收入实现翻番,充分调动村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人人参与乡村建设的生动局面。实践表明,只有坚持民生优先,共享发展成果,才能让人民群众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赞同与认可,才能实现“生活富裕”的目标。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如今的沙美村不仅拥有外在的村庄美、景色美,更拥有内生的产业美、发展美,村民们既富了“口袋”,也富了“脑袋”,在发展中收获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真正实现了物质和精神的双脱贫。未来的沙美会更加美丽,村民更加富裕。
沙美村以党建为引领,大力开展乡村环境治理,推动退塘还林还湿,保护修复生态环境,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生态资本。结合乡村振兴,吸引人才返乡创业,优化人才队伍,提升服务水平,盘活农村闲置资源,促进农旅产业深度融合,让全体村民共享发展成果,使村民收入方式由传统生产性收入向财产性、工资性、经营性、转移性综合收入转变,真正实现了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