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文旅要闻 党建动态 专题专栏 招商引资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非遗传承人

波密:民族文化进校园 非遗传承增活力

来源: 林芝发布 作者: 发布时间: 2025-07-3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结晶,近年来,林芝市波密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重点向学校倾斜,坚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聘请民间艺人为学生授课,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和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切实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让非遗文化在保护和传承中绽放异彩。

走进波密县多吉乡中心小学,今年55岁的索朗益西脚步稳健,一边领唱,一边示范,身后跟着10余名小学生在认真练习。孩子们沉浸式体验“说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索朗益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说白”的传承人。曲艺“说白”,是波密县独有的一种曲艺表演形式,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表达自己的愿望和信念的一种方式,主要在节庆、婚嫁等活动中表演。2007年,曲艺“说白”被列入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索朗益西告诉记者,自己16岁学会曲艺“说白”,现在得益于“非遗进校园”活动,不再担心这门技艺失传了。在授课过程中,他看到学生们对非遗文化的浓厚兴趣,也希望更多孩子掌握曲艺“说白”,并将这一非遗文化带上更广阔的舞台。

“‘说白’是我爸爸教我的,我们家已经有5代人传承‘说白’了,每年达大村举行赛马节的时候我都会表演‘说白’。”波密县达大村村民、非物质文化遗产“说白”传承人索朗益西说。

在不远处的操场上,“波卓”教学课同样受到孩子们的喜爱。“波卓”这一古老的歌舞形式,在西藏已经唱跳了千年。“波卓”这一艺术形式被赋予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丰收的祝愿等美好含义。

随着“非遗进校园”活动的推进,“波卓”已经拥有了不少“粉丝”。阿旺拉姆在多吉乡中心小学上四年级,在老师的鼓励下,她一年级时加入了“波卓”社团。

“我是从一年级开始学的‘波卓’,我很喜欢,希望大家也喜欢‘波卓’,因为这是我家乡的特色。”波密县多吉乡中心小学学生阿旺拉姆说。

在多吉乡小学,不少孩子从一年级就开始接触“波卓”“波央”等非遗项目,耳濡目染下,孩子们越来越喜欢这些非遗文化。

波密县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北麓东段,据传是西藏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的出生地。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了这里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除了“波卓”“波央”以及波密曲艺“说白”,这里还有波密帕熊热巴舞、西巴斗熊戏等非遗项目。近年来,波密县高度重视非遗进校园工作,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通过整合教师、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等师资力量,开展“非遗课堂”,将“波卓”“波央”“说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学校课堂,波密县多吉乡中心小学就是这样的例子。

“每周星期四下午我们会利用1节课的时间,邀请非遗传承人来教我们舞蹈,学习‘波卓’‘说白’‘波央’等,目的是让学生们继续传承家乡的民族特色文化,引导他们传承非遗、热爱非遗。”波密县多吉乡中心小学教师索珍说。

目前,波密县共有2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自治区级项目10个、市级项目9个、县级项目4个。通过坚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使学校成为“非遗”保护和传承的示范基地,让学生们零距离接触、亲身参与感受非遗的魅力,认识和传承好非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