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文旅要闻 党建动态 专题专栏 招商引资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焦点新闻

西藏特色文化产业之窗让藏文化不再“高冷”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作者: 发布时间: 2017-08-07

或因地隔遥远,或因文化差异,藏文化常给人以神秘的感觉;而如今西藏文化产业发展之风,或许能吹掉藏文化的神秘面纱,促其走下高原,不再高冷

藏文化产业化的渊源很长。西藏自治区文化厅产业处处长罗布次仁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谈起藏文化的产业化步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唐卡是藏文化中第一个走产业化的门类。文化产业化的指标之一是标准化,罗布次仁说,数百年前,唐卡就已经有了标准——《造像度量经》。此外,15世纪苦行僧唐东杰布创造了藏戏募集演出收入来修建桥梁,也可认为是文化产业化的雏形。

西藏文化产业发展一直是自治区政府的心头好十二五期间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部分文化企业免征310年企业所得税。20164月,《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更是首次将文化产业作为提质增效的重要任务,纳入高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西藏特色文化产业之窗是藏文化发展的一个新机遇,能进一步推动西藏文化走出去。罗布次仁认为,西藏有丰厚的人文资源、独特的自然环境,文化吸引力极强。但文化企业、农牧民个人对产业化发展重视程度不够,创新意识不足,对藏族传统文化挖掘不深入,使其仍处于蹒跚学步的阶段。

西藏文化产业之窗·上海是西藏文化产业之窗的第一站,今年5月落户醍醐艺术中心·上海,成为西藏文化产业贸易服务的常设窗口

西藏文化需要往外走,才能扩大影响力,这也是市场发展的客观需求。西藏明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醍醐艺术中心·上海负责人张俊彦认为设立产业之窗有利于让其他城市的人走近西藏文化,使其获得更高的关注度。西藏文化产业生态中的每家企业、西藏的发展都将获益于此——形成西藏文化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采取综合发展路径醍醐艺术中心·上海在上海中心地段设立门店展示西藏顶尖艺术品和特色文创产品,在微信平台凝聚起"10万+"粉丝,设立醍醐的电商渠道……张俊彦愿意将这些资源开放给西藏兄弟企业,让其他品牌一起来发展,弥补西藏文化企业外部资源欠缺、外部发展经验少的短板——“这种运营模式有前景,是未来发展的模式

这是展示西藏文化的窗口,更是促进西藏文化与内地、国外资源互补互动的窗口平台。罗布次仁认为,依靠这个窗口联动各项资源能够达到双赢、共赢。比如,西藏题材的故事可以成为内地动漫产业发展的顶好原料

以牦牛亚克为主角的300集大型系列动画片《亚克历险记》已被列入文化部2015年公布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漫扶持计划名单,现已结束全国网络公开招标。该动画的创作者之一、西藏高原之宝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世全认为,以吃苦、奉献为主题的牦牛精神代表的是老西藏精神,该主题的动画片可以让儿童更好地接受、传承。

西藏文化产业之窗将在全球布局。罗布次仁透露,西藏文化产业之窗·尼泊尔也将落户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预计十三五末期,西藏文化产业之窗数量将达到20余个。藏文化是西藏自治区与南亚国家乃至世界分享的一份厚礼,罗布次仁认为西藏文化产业之窗肯定也必须要助力中国一带一路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