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旅游短板 托起产业大盘
图为坐落在然乌湖畔的“西藏然乌国际自驾、房车露营营地”。 王菲 摄
近年来,西藏旅游系统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断深化打造旅游升级版的新思路新举措,扎实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旅游服务标准化、景区精品化、“旅游+”等重点工作着手,在补短板上下功夫,奋力将西藏建成具有高原和民族特色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西藏旅游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历经30余年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从最初的接待事业型到一般经济产业型、再到支柱产业型的跨越。据统计,“十二五”期间,西藏累计接待游客6789.88万人次,年均增长23.4%。2016年,西藏旅游业发展势头依旧强劲,旅游人数和收入均创历史新高,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然而,在旅游业向支柱性产业深入迈进的路上,想要托起旅游大盘,补短板工作尤为重要。
丰富峰季旅游市场产品
连续多日,我国多地遭遇持续高温,高温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笼罩全国大部分地区,部分地区的高温极值被不断打破,“高烧”难退。令各地民众叫苦不迭时,西藏成为国内外游客旅游休闲避暑养生的绝佳之地,根据携程网最新发布的《2017暑期国内避暑旅游排行榜》显示,今年暑期十大避暑旅游目的地排行西藏位列第一。“暑期,西藏不热也不冷,气温刚刚好,太合适旅游避暑了!”众多游客感叹。适宜的气温、独特的风景,使西藏已成为国内游客暑期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除传统观光团队持续升温外,避暑养生游深受持续高温地区旅游者青睐。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统一部署,西藏进一步丰富峰季旅游市场产品,持续创造全国避暑旅游新焦点:7月18日,2017“避暑林芝”推介会在兰州举行;7月23日,“唐竺古道号”高原特色旅游品牌列车首发;林芝也将推出“松茸美食节”,特别是以拉萨雪顿节、珠峰文化节、羌塘赛马节、当雄赛马节、哲古牧人节等为代表的8月旅游文化节庆纷呈,必将引爆中国夏日休闲旅游热点。各市(地)旅发委结合当地特色及旅游援藏实际,也将陆续推出系列特色避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并赴内地召开避暑养生专题推介会。
与此同时,318国道沿线的然乌湖、波密冷杉林、巴松错、珠穆朗玛峰等成为避暑自助游的追捧地,中国景观大道自驾游持续升温。
打造5A景区和景区精品化
西藏旅游资源丰富,然而,仅有两家国家级5A景区(以下简称5A级景区),分别是布达拉宫和大昭寺。
相对于全国200多家5A级景区,西藏进一步加快打造5A级景区步伐,正着力对巴松错、芒康古盐田、雅鲁藏布大峡谷、珠穆朗玛峰景区进行打造,这些自然风光类景区成功创建后,不仅会使西藏5A级景区的数量得到增加,而且西藏5A级景区的结构也能得到进一步优化。
据自治区旅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创建5A级景区并不会“大动土木”,所有的景区创建工作倡导“环保优先,轻度开发”,遵循“发展景区但不局限于景区,更加注重辐射带动、融合发展”的要求。
在旅游景区精品化工作方面,西藏稳步有序推进,并已初见成效。近两年,7个市(地)的精品景区按照相关要求,在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建设、服务水平、环境质量、安全生产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
提高旅游服务标准化
如果说打造5A级景区和景区精品化是“硬件”设施的话,那么提高旅游服务就是“软件”标配。
西藏的旅游资源一流,就好比是一道美味佳肴,享誉世界。为了让这盘“好菜”卖个好价格,让消费者能够有个货真价实的旅游体验,西藏从2016年起开展了旅游服务标准化工作,着力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同年,《西藏自治区旅行社接待服务细则》《西藏自治区导游服务细则》等正式颁布实施,西藏旅游服务地方标准体系初步形成,旅游服务迈入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旅行社、导游、星级饭店、旅游客运的服务质量按年度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分为金、银、铜三个等级,并将诚信经营情况纳入自治区社会诚信体系,及时向社会公布。这些细则是建立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其他省市地方标准的基础上,其中一些规定很好地结合了西藏实际,具有浓郁的“本土味儿”。
旅游服务标准化工作为满足广大游客的基本需求、保护游客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游客的满意度提供了法律法规保障,为建立健全西藏旅游市场良性循环机制提供了基本依据。“整体来说,我感觉西藏的旅游市场还是比较规范,服务水平也令人满意。”长年从事旅游工作的人士如是说。
以旅游“互联网+”为引领
西藏正在着力构建具有高原和民族特色的世界旅游目的地。近些年,西藏围绕构建无障碍旅游区思路,提出了“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和“全域旅游”建设目标,走“特色、高端、精品”发展之路,着力体现地域、民族、时代特色。
西藏利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优势,多措并举推进以旅游“互联网+”为引领,加快与文化、体育、艺术、赛事、森林、生态、乡村、城市等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围绕创新特色小城镇建设,推进“旅游+新型城镇化”;创新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推进“旅游+新农村建设”;立足西藏农牧资源差异,推进“旅游+特色农牧产品开发”。同时,还将结合主题功能区划要求,推动“旅游+生态文明建设”。
另外,西藏旅游还注重加强跨地区、跨行业的合作,进一步提升西藏旅游的品质,推动旅游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