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绿水青山 何愁金山银山
近年来,扎囊县桑耶镇大力发展车厘子种植,300亩顽强生长的车厘子树逼退了荒漠和黄沙,帮助困难群众成功实现了增收致富;隆子县新巴乡历时53年造林治沙,成功把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变为物产丰饶的幸福家园。
只要守得住绿水青山,何愁换不来金山银山?勤劳的山南人民用实践再次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切社会生产都必然建立在利用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基础之上,社会的发展历程其实就是人、自然、社会三者彼此互动、相互影响的过程。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是我们社会发展的双赢方向标。这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
要着力促进资源合理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立足各个区域的生态环境特点,合理划分生态功能区域,避免不合理的开发建设对脆弱生态系统的强烈干扰;完善政策措施,整合各方资源,强力推进生态退化地区的恢复重建工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适度,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底线,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的经济繁荣。
要着力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资源消耗快、利用率低,经营成本高,对生态环境破坏巨大;集约化生产经营方式则恰恰相反,它构筑在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基础上,能够极大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因此,通过集约化生产经营方式,加强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分工、生产技术革新,可以逐步实现人与自然在动态平衡中协调发展。
要采取多种形式,让广大群众享受到环境改善带来的好处。通过建立合理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同时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鼓励民间组织和社会资本有序进入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领域,协调工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帮助广大群众特别是农牧区群众实现就业、增加收入,以提高公众参与环保的积极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文明建设共发展、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