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文旅要闻 党建动态 专题专栏 招商引资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焦点新闻

藏族青年艺术家:“创新是更好的传承”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作者: 发布时间: 2017-10-26

29岁的青海年轻艺术家尕藏才让和28岁的扎西尖措,两人把画展办到了江苏镇江宝华山。

1014日,一场唐卡艺术展在这里举行,让观展者惊喜的是,水韵江苏、吴韵汉风这些元素,也被融入唐卡创作,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尕藏才让的家乡热贡,藏语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隆务河畔美丽的热贡,孕育出了唐卡流派中颇具影响的热贡流派。

值得一提的是,两位非遗传承人都曾参加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在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学习。

宝华山展馆正中间悬挂的一幅唐卡,是尕藏才让2013年创作的毕业作品,也是他最为满意的一幅,他大胆采用了深蓝色为底色,被业界称作蓝唐

尕藏才让首创了蓝唐以后,蓝唐很快在唐卡界走红。

扎西尖措自幼受家人影响,对唐卡艺术特别钟爱。经过10多年努力学习,他现在已经完全可以独立完成唐卡作品,画技也日渐成熟。

2006年,唐卡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后,迅速发展起来。在学艺生涯中,他目睹了唐卡市场的变化。

扎西尖措说,市场扩大了,开发模式却缺乏监管和引导,产业链条尚未形成,使得热贡唐卡的品质参差不齐,唐卡市场开始萧条。

唐卡精髓的流失让我深感心痛,我发誓要用心做好每一幅唐卡。扎西尖措说。

扎西尖措与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的牵手,源于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

2015年,为了改变唐卡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促进非遗的可持续发展,文化部、教育部实施了该计划。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人文艺术系主任曹娅丽介绍,该计划依托高校的学术资源和教学资源,通过研修、研习和培训,帮助传承人群提高传统工艺的设计、制作及衍生品开发水平,在完善传承链条的同时提高传承能力。

2016年,扎西尖措和尕藏才让作为优秀学生,被所在学校推荐到由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开设的青海热贡唐卡工艺与旅游纪念品设计研修班

通过研培项目我学习了如何宣传唐卡和藏族文化,受益匪浅。尕藏才让说,今年,南京的老师来到热贡回访,考察培训效果,还给他们颁发研修班的结业证书和优秀学员证书。

除此之外,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开设的青海省果洛州烹饪技艺培训项目,为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系统培训特色餐饮方面的专业人才。

目前,该校已培训了两期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的藏餐烹饪技艺和一期青海热贡唐卡艺术,共培训学生80多人。

让曹娅丽没想到的是,学校为非遗传承人开课之际,也在校园内播下非遗种子,让一大批青年学子爱上非遗。

该校学生卢爽是服务非遗传承人培训班的志愿者。领略到唐卡的神韵后,他迷上了这项古老绘画艺术。

曹娅丽说,经统计,上学期120多名学生的设计作品,有四五十件融入唐卡因子。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王海平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人类的共同财富,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旅游者可以从中动态地了解历史、认识历史,保护、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和开发旅游资源

王海平认为,作为旅游类职业院校,除教书育人重要工作,做好文化传承也是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如今,两位年轻艺术家赶着双创热潮,当上了老板,他们分别注册了黄南州福德热贡文化艺术有限公司黄南州仓泽玛热贡艺术有限责任公司。今后,他们还会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继续展出。

创新是为了更好地传承热贡唐卡艺术。扎西尖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