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文旅要闻 党建动态 专题专栏 招商引资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焦点新闻

林芝结巴村:不砍树搞旅游富了

来源: 新华社拉萨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04-19

坐落在巴松错畔的结巴村(20178月摄)。

50岁的西洛知道,林芝桃花节开幕,结巴村的游客就会多起来。可西洛的家庭旅馆却闭门谢客,大兴土木。

西洛和妻子在结巴村经营的家庭旅馆,位于西藏林芝市工布江达县错高乡巴松错畔。旅馆现有20个床位,旺季客满,一年能给这个六口之家带来十几万元的收入。

西洛并不满足。他说,目前卫生间只有一个,必须增加;院子里几间草房拆掉了,要盖成二层小楼,每层三个标准间,都带独立卫生间。

目光要放长远,旅馆更舒适了,游客自然更愿意来。西洛说,改造和扩建会花不少钱,但是我有信心赚到更多钱。

西洛经营这个家庭旅馆已有八九年。此前,他伐木做木料生意。和村里许多同龄人一样,他从父辈手中接过斧头,砍了十几年树。

素有西藏江南之称的林芝,森林覆盖率高达47.6%。过去,这里的人们世代以砍伐林木贴补家用。以前,县财政收入也主要靠伐木。我从1976年开始当护林员,那时主要负责帮助分解完成砍木料的任务。结巴村村支书索朗班旦说。

为保护林芝这道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政府部门2005年下了禁伐令,并倡导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可是,要放下伐木的斧头,那时候很多人并不情愿。西洛当时也慌了神:真要转去做旅游,不但不懂经营,甚至连汉语都不太懂……

65岁的索朗班旦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那时,常常是白天刚开过禁止砍树的会,晚上就有人去偷伐了。索朗班旦说,当时村民担心禁伐会减少收入。

随着发放公益林补助金、提高护林员工资等政策出台,加上农家乐和家庭旅馆的示范效应,村民们开始接受禁伐

错高乡党委书记旦增介绍说,十几年来,政府相继投资2000多万元,改造农牧民住房和乡村基础设施,还举办了农家乐餐饮、服务、卫生等方面的培训,千方百计完善发展生态旅游的基础。这些举措,让村民们对搞旅游心里有了

看着以前伐木的同伴纷纷吃上了旅游饭,西洛跟妻子合计:山上的树再多,总有砍完的一天,伐木的路会越走越窄,还会害了子孙后代;而生态环境保护得越好,旅游业的前景就越广阔,路会越走越宽。

经过一番筹备,他们的家庭旅馆开张了。头两年,住客少,年收入只有一两万元;可到了第三年,靠着口碑和回头客,他们的收入比以前伐木时还多。

如今,西洛家养了7头牛、1匹马,还有30多亩田,但经营旅馆的收入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

这条路算走对了,日子越来越富裕。西洛笑着说,你看,摩托车、拖拉机、8座长安车,啥都有了。

昔日的伐木村,如今已是生态旅游示范村。结巴村已有农家乐40多户,每户每年旅游收入不少。游客多了,藏香猪肉供不应求。村里顺势办起了藏香猪养殖基地,每年给村民分红。

发展生态旅游让结巴村的面貌焕然一新。索朗班旦感叹:小时候村里没有马路,夏天下雨就踩泥巴。现在,村里通了柏油路,水泥路铺到每家每户门前;2005年住房改造后,全村120多户全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村里早就通了电和自来水,还覆盖了网络……

最明显的变化,发生在这十几年。他说。

更让他欣慰的是,村民不但环保意识提高了,精神面貌也改变了:以前,村里男的上山砍树,回家就喝酒玩乐,不思进取;现在是你追我赶搞旅游,争相发展经济。

又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索朗班旦想着,今年结巴村要打好文化旅游牌。比如,村里有一位自治区级非遗梗舞的传承人,应该把全村会跳的人组织起来。

西洛的两个儿子均已成年,现在都在旅游公司工作。他盘算着,等家庭旅馆收拾停当,要让孩子们帮忙上网打广告扩大宣传。

西洛不准备把伐木斧头传给孩子。他知道,砍树,无异于砸了自己的金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