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文旅要闻 党建动态 专题专栏 招商引资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焦点新闻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西藏小康村:产业富民提升人民幸福感

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05-18

说到西藏的产业发展,很多人会想到农牧业。但中国青年网记者通过实地走访,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近日,“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西藏行”走进西藏藏族自治区山南市,30余家媒体的记者通过手中的纸笔和镜头,记录下了近年来西藏人民在产业发展和小康村建设方面取得的喜人成绩。

  勒门巴民族乡位于山南市错那县西南部,是整个错那县乃至全国重要边境乡镇之一,也是门巴族的主要聚居地。这里平均海拔达2350 米,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形成了特色高原茶产业。

  勒门巴民族乡党总支书记李佳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海拔高、雨水充足、紫外线强,加上使用雪山融水灌溉且全部使用有机肥,使得这里的茶叶抗病能力极强,有机成分含量高,对人体十分有益。

  勒乡的茶叶名叫“勒仓莲”,最早于1971 年开始培育种植。目前,全乡共有茶田693亩,截至2017年底可采摘茶田210亩。为了提升产茶的工艺效益,更好地提升茶农积极性,政府于2011 年成立了茶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现在合作社有100多人,主要经营茶叶种植、清茶加工、嫩茶加工以及销售,乡村产业初具规模。据李佳介绍,去年合作社加工茶叶17782.86斤,创收达两百多万元。

    

 

  勒门巴民族乡茶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茶农正在采茶。中国青年网 张博

  “现在茶叶质量更好,销售价格也提升了。”勒村党支部书记罗布次仁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的红茶售价为1850/斤,绿茶为1650/斤,“销售价格提升了,茶民的收益更多了,生活也更好了。”

  与勒乡相邻的麻麻门巴民族乡,依托着宜人的自然资源和交通区位搞起了生态旅游。在各级政府和援藏单位的支持下,麻麻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项目20151月正式投入使用,为当地群众带来极大便利。记者在小康村看到,每家每户都是二三层的小楼,装修讲究、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活动广场边有小桥和流水环绕……

  党的十九大代表、错那县麻麻门巴民族乡乡长白玛央金介绍说,项目建设农牧民住房62户,总投资8858万元,分为大、小户型两种。其中大户型为三层建筑,面积 244 平方米;小户型为两层建筑,面积也有166 平方米。据介绍,截至目前,小康示范村共开办了49家家庭旅馆,共有床位444个,其余还有7家餐馆,6家茶馆,5家商店和7家民族特色产品销售点。

     

  麻麻乡家庭旅馆。中国青年网 张博

  麻麻乡处在勒布沟景区的核心地带,早在 2014 年初,山南便提出把麻麻乡打造成“生态文明小康示范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门巴文化展示区、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示范区、特色生态旅游小城镇”。现如今,随着周边道路和基础设施的完善,越来越多的拉萨市民甚至是区内其他地方的市民,愿意自驾游来到这里,享受“天然氧吧”带来的惬意。源源不断的客流量让麻麻乡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几位开家庭旅馆的居民自豪地告诉记者,他们现在每年收入能有10万元左右,这要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勒乡和麻麻乡所在的错那县冬季寒冷而漫长,历史最低温度达零下38℃,全年无霜期仅42天,可谓条件异常艰苦,长期以来,这里的干部群众深受冬季取暖的困扰。2013年以来,错那县把集中供暖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提上议程,经过科学论证和勘探,错那县富集的地热资源成了当地人的“心头宝”。

     

  居民家中的供暖设备。中国青年网 张博

  20174月,总投资1.6亿元的县城集中供暖(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并于10月底前建成试运行。后又投入732万元实施了县内四所完全小学和幼儿园的清洁能源供暖工程,惠及学生715人。供暖后,平均室温可保持在2026℃之间,从此当地人在家“里三层外三层”的穿衣方式成为历史。

  同时,该地还建设了23个供氧机房,对县城医院、五保户供养中心等区域全面实施集中供氧,供氧面积达到8万平方米以上,率先在全区实现了高海拔县城供暖、供氧全覆盖的目标,人民生活指数进一步提升。

  产业富民让群众“钱袋子”鼓了起来,实实在在的惠民政策让人民幸福感剧增。今后,还会有更多的产业富民和惠民政策相继落实,雪域高原的幸福之花一定会越开越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