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生态智慧——世界屋脊绘就绿色答卷
西藏作为祖国边疆重要的生态屏障,肩负着维系国家乃至全球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全方位、多层次落实国家生态战略,在雪域高原绘就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绿色画卷,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贡献了西藏力量。
湿地资源润泽高原
最新数据显示,全区自然保护地共97个,总面积43.4万平方公里。这些珍贵的湿地不仅是生态宝藏,更构成了独具特色的高原生态旅游景观带。
拉鲁湿地 摄影师/李珩
拉鲁湿地:位于拉萨市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平均海拔3645米,被誉为“拉萨之肺”。完善的生态步道和观景平台,让市民和游客得以亲近这片天然氧吧,体验高原湿地的清幽宁静与独特的生态景观。
雅尼湿地 摄影师/王成
雅尼湿地:距离拉萨400多公里,这里是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交汇之处。雅尼湿地正以其宁静辽阔和无限生机,展现着高原湿地的魅力。雅尼湿地观光旅游正成为许多游客的选择,当地群众由此吃上了“生态饭”“旅游饭”。
定结湿地 摄影师/卢海林
定结湿地:在喜马拉雅山北麓、雅鲁藏布江以南的狭长地带,此处河流蜿蜒、湖泊密布。定结湿地就是其中最具原生态特色的“湿地王国”。这里是观察黑颈鹤等珍稀水禽的重要区域,生态研学价值突出。
尼洋河 摄影师/张振启
2024年,纳木错与尼洋河成功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是西藏水生态保护成效的生动体现。它们早已成为国内外游客心驰神往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纳木错 摄影师/姚力
据纳木错景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景区经过十年的开发运营,这里的生态环境不仅没有被破坏,景区管理还愈发规范化、标准化,游客体验大幅提升。
植此青绿织锦绣
漫步在拉萨河南岸的南山公园,宛若置身江南,但湖面上布达拉宫的倒影提醒着游客,这里其实距离江南千里之远。而10年前,这里还只有灰与黑,那是裸露的山体和土层的颜色。
这是在拉鲁湿地拍摄的拉萨风光 图源/新华社
南山公园的蜕变,正是西藏以行动书写“绿色答卷”的缩影。自2012年启动南山造林绿化工程以来,当地人克服了诸多难题,绿化造林3521.7亩,栽植各类苗木100余种、超百万株,成活率达85%以上。
卫星视角下拉萨南山公园植被变化图 图源/新华社
这样的绿色行动,已扩展至雪域高原的各个角落。2024年,全区完成营造林面积106万亩,修复治理退化草原600万亩、沙化土地102万亩。持续夯实的生态根基,不仅重塑了高原容颜,更成为吸引世界目光、支撑旅游业长远发展的核心底气。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西藏拥有众多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生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的生态价值与经济潜力。这些保护区是开发生态旅游、科普教育、探险旅游和高原特色自然观光的核心资源。
珠穆朗玛峰国家自然保护区 摄影师/吕宇理
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3.38万平方公里,保护着极高山、森林、草原生态系统以及珍贵的西藏文化遗产,近年来保护力度持续加大,区内各类珍稀物种种群数量稳步恢复。珠峰大本营及周边徒步路线已成为全球顶级生态探险旅游目的地。
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摄影师/高一蒙
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我国唯一以热带为基带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最完整的山地生态系统垂直带谱和最丰富的山地生物。其震撼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生物资源,使其成为生态科考和深度自然体验的绝佳场所。
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摄影师/老皮
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近3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高寒草原自然保护区,也是人类活动干扰最少的区域之一。虽然核心区严格保护、限制进入,但其边缘地带和缓冲区已发展出以野生动物观察为核心的低干扰、高价值生态旅游模式。
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摄影师/老皮
得益于严格的保护,西藏现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达246种。其中,藏羚羊、野牦牛、黑颈鹤越冬数量占整个种群数量的80%以上,成为高原生态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成为西藏生态旅游最具吸引力的体验之一。
以树为笔,绘梦于荒芜
2024年,西藏自治区藏剧团推出以生态环保为核心的新编现实题材藏戏《绿色哈达》、西藏自治区话剧团精心创作小品《植此青绿》,这些作品均以艺术手法生动讲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改造家园的故事,艺术化地呈现了雪域儿女为“世界屋脊”披上绿装的坚定信念与不懈努力。
藏戏《绿色哈达》剧照 图源:西藏自治区藏剧团
这份对绿色的执着追求,正走向广袤高原的每个角落。目前,西藏已在海拔4300米以下地区,全面实现消除“无树村”“无树户”目标,显著改善了人居环境,让绿色真正惠及千家万户。
永续绿卷,壮美高原
从湿地守护到荒山披绿,从珍稀物种繁衍到生态理念深入人心,西藏正以坚定的决心和扎实的行动,在“世界屋脊”上精心描绘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
珠峰大本营 摄影师/陈义勇
这片高天厚土上的每一抹青绿、每一泓碧水、每一座雪山,都在诉说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西藏坚持生态优先,以绿色为基,不断推动旅游发展,在传承与创新中解锁文化“密码”,各族儿女齐心协力交出了高质量发展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