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筑梦,语言绘就文旅新篇章——评《第二届西藏自治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大赛》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是文化的根基,更是一个民族精神血脉的延续。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近日,“中华经典 文化传承”第二届西藏自治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大赛圆满落幕。来自西藏各地市、涵盖七个组别的82位选手,从垂髫幼儿到银发老干部齐聚一堂。当他们用标准流利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深情讲述家乡故事、抒发家国情怀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比赛的胜负,更是以中华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磅礴力量,在西藏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蓬勃生长。
以微缩社会景观
绘就雪域高原的时代群像
本届大赛选手来自全区七个地市,覆盖了幼儿、少儿、青少年、成人、农牧民、非遗传承人、退休老干部七个极具代表性的群体,覆盖面广、包容性强。是西藏社会的一个生动缩影,描绘出西藏自治区各族各界群众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拥抱新时代的壮阔图景。

稚气未脱却字正腔圆的孩童,代表着西藏的未来,象征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这片土地上的代际传承与希望;在田间地头劳作亦不忘诵读经典的农牧民,是西藏社会的主体参与者,标志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作在最基层结出的硕果,是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最直接体现;守护古老技艺并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将其传向远方的非遗传承人,架起了传统与现代的桥梁,证明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促进民族文化在更广阔舞台上传承与发展的强大动力;银发丹心、热情不减当年的退休老干部,则是历史的见证者与引领者,他们的身影传递出对党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与拥护,对民族团结事业的矢志不渝……

这幅“时代群像”展现了西藏自治区各民族和不同年龄段群众自觉、自发、自愿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文化风尚。它不再是外在的要求,而是内在发展的需求,是个人成长、民族团结进步、地区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当这七个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经历群体的声音通过同一种语言汇聚在一起时,所奏响的,正是一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和谐乐章。
以语言为媒促进文旅新发展
最好的故事,永远是那些真诚讲述的动听故事。“2002年林芝举办第一届桃花文化旅游节,扎西卓玛小朋友举着自己做的欢迎牌,念着‘欢迎光临’。游客阿姨笑着夸她:‘小朋友,你真可爱,说得真好!’卓玛听了特别开心,大声说出老师教的话:讲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来自林芝市第二幼儿园的刘瑾辰、田星楠小朋友的精彩讲述,获得了台下观众久久不息的掌声。他们的童声稚语里承载的是对家乡巨变的最直观感知。

从2015年全区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017.53万人次到2024年的6389.10万人次,从2015年全区旅游总收入281.92亿元到2024年的745.93亿元。西藏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旅游规模不断扩大、活力不断增强,农牧民参与乡村旅游的比例直线上升,服务质量也不断提升。这离不开西藏丰富的自然景观、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不断完善的旅游设施,更离不开国家通用语言的普及政策,也让“大政策”与“小生活”的关联有了具象化的体现。

“我是竹编传承人卓玛。我们借助旅游优势,开办农家乐,销售非遗产品。托党的福,腰包也越来越鼓,‘织’出乡村振兴新希望。”“我是《格萨尔》说唱艺人云旦。史诗是西藏人民的集体智慧。我要发挥专长,为非遗传承贡献力量,让英雄事迹传四方。”颁奖典礼上山南非遗传承人卓玛与阿里非遗传承人云旦,用标准的国家通用语言讲述了他们是如何将古老的传统技艺传向远方。

近年来非遗旅游热度一直居高不下,“非遗+旅游”的融合形式也愈加广泛。将非遗传承融入旅游发展,不仅能赋予古老技艺新的生命力,也能为旅游注入独特的地域文化价值。许多非遗传承人解决了语言沟通的障碍,用故事连接情感,借助语言的力量开拓更广阔的非遗旅游市场,让游客能够深度参与、体验,从而创造更多的记忆点,形成体验、消费的连锁反应,持续推动着西藏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以语言之桥
连接文化纽带与精神血脉
本次大赛不仅是一场语言能力的竞技,更是一次民族情感的深度交融,生动展现了新时代西藏精神风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西藏的推广与普及,已然超越了简单的“工具性”范畴,而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语言为舟”,承载的是绵延不绝的中华文脉,它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壮丽诗篇。通过国家通用语言,西藏的农牧民可以更顺畅地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走出困囿,拓宽视野;西藏的传统文化可以更广泛地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焕发新的生机;全国各地的同胞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新西藏。这座桥,让“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从政策术语变成了鲜活的实践案例,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成为“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 书写美丽西藏新篇章”最稳固的基石。

“同心筑梦”,凝聚的是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是对更加美好未来的共同憧憬。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为了让各民族在坚守自己文化根脉的同时,能够共享中华文化的辉煌成就,从而铸就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自信。当农牧民的诵读声、孩童的歌唱声、非遗传承人的讲述声在拉萨上空汇聚,我们深信,民族团结之花必将在西藏这片壮丽的土地上,绽放得更加绚烂夺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谱写出更加辉煌的西藏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