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60年·英雄城答卷】青稞氆氇沙棘齐亮相 江孜优品在沪掀起消费新热潮
第八届上海市对口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于9月5日在上海展览中心拉开帷幕。来自西藏江孜县的展区格外引人注目——醇香的青稞贝果、精美的氆氇围巾、鲜醇的沙棘原浆,这些来自雪域高原的“宝藏好物”,一下子俘获了众多上海市民的目光和味蕾。展位前始终人头攒动,试吃、问询、扫码、签约……一场跨越四千公里的“山海之约”,正焕发出蓬勃的市场活力。
青稞产业:科技创新赋能"西藏粮仓"转型升级
“这个青稞贝果的口感完全不输传统面粉制作的贝果,更有嚼劲,还有独特的麦香!”在上海某外企工作的李女士在品尝后当即购买了五袋,“我要推荐给健身房的伙伴们,低GI又营养。”
被誉为“西藏粮仓”的江孜县,此次带来了青稞产业的创新成果。在西藏稞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产品中,既有青稞桃酥、咸淇淋等休闲零食,也有青稞粥米、挂面等主食产品,实现了从原料输出到深加工的价值跃升。
“我们研发的青稞挂面采用低温烘干技术,保留了青稞中β-葡聚糖等营养成分。”稞研公司技术总监介绍道,“这款产品在上海社区试销时,复购率达到40%以上。”展会上,该公司与光明厨房达成重要战略合作,标志着江孜青稞产品正式进入上海主流市场渠道,双方对未来在上海市场的推广与发展充满信心与期待。
江孜小组产业负责人表示:“我们不仅要让青稞‘走出去’,更要‘走上去’——提升附加值,走向高端市场。”
氆氇技艺:千年非遗在时尚赋能中重焕生机
在氆氇展区,65岁的上海市民陈先生抚摸着一条氆氇围巾,感慨道:“这让我想起40年前在西藏工作的岁月,真没想到传统的氆氇能变得这么时尚!”他当即购买了两条围巾,“要送给孩子们,让他们也感受西藏的文化。”
氆氇编织技艺已有2000年历史,但曾因产品单一、技艺传承困难而面临困境。在上海沙涓公司的赋能下,这一非遗技艺重焕生机。沙涓团队引入现代设计理念,改良纺织工艺,开发出适合都市消费的围巾、抱枕、服装等产品。
“这款融合傣锦工艺的氆氇手提包,是我们在‘设计上海’2025首发的新品。”沙涓公司设计总监拿起一个精美的手包向观众介绍,“它既保留了氆氇的厚重质感,又增添了时尚元素,在巴黎展会上大受好评。”
展会期间,江孜县人民政府与西藏沙涓公司签订了100万元的氆氇委托加工订单。沙涓公司总经理曹晓旭表示:“此次合作将有效带动一批本地藏族手工艺人增收,为我们巩固乡村工坊、促进非遗传承提供有力支持。未来几年,我们期望持续扩大订单规模,让这一特色产业惠及更多农牧民。”
产业帮扶:多元化发展构建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这个沙棘原浆酸甜适中,还有回甘。”带着孩子来参观的张女士在品尝后立即购买了两箱,“配料表很干净,只有沙棘原浆,给孩子喝很放心。”
江孜县的特色产业正在向多元化发展。沙棘依托海拔4000米的纯净环境,开发出原浆、混合果汁、沙棘茶等系列产品。瑞祥农业公司负责人介绍:“我们的沙棘叶红茶采用独特工艺,在发酵过程中加入沙棘果汁,既保留了营养成分,又提升了口感。”
藏纸文创产品同样引人注目。车仁乡藏纸工坊开发的藏纸香片、藏式笔记本等产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需求相结合。“这款藏纸灯罩是我们新开发的产品,”工坊负责人介绍道,“它既保持了藏纸透光性好的特点,又融入了现代美学设计。”
江孜县委常务副书记、政府常务副县长、江孜小组组长杨胜军表示:“本次展销会的成功,证明了对口帮扶工作正在从单向援助向双向共赢转变。我们不仅建立了‘设计+生产+销售’的产业闭环,更重要的是培育了当地企业的市场意识和创新能力。”
展会期间,江孜企业共签订4项合作协议,为进一步拓展特色产品市场、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些合作预计将有效带动一批农牧民实现增收,助力乡村振兴与民生改善。杨胜军补充道:“我们将继续深化‘上海研发+江孜制造’‘上海市场+江孜资源’的合作模式,让援藏成果真正惠及各族群众,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次展销会不仅展示了江孜特色产品的魅力,更成为促进沪藏交流、增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平台。许多上海市民表示,通过消费帮扶的方式,他们既能享受到优质的高原产品,又能为支援西藏发展贡献力量,实现了“双向奔赴”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