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非遗绝技大赏!每一件都是千年传奇,藏着惊艳时光的美丽!
在西藏
每一项非遗都是鲜活生动的
承载着西藏深厚的历史与文化
是离太阳最近的人民
对这片土地最深情的告白
▲图源丨摄影师/刘运泽
今天
就和小卓玛
一起解码
这些「会呼吸的文化基因」
↓↓↓
▲图源丨摄影师/高畅
01
藏戏
高原上的艺术史诗
▲图源丨摄影师/大刀
当蓝面具扬起
千年前的传说
便在鼓钹声中复活
演员们用高亢激昂的唱腔
灵动多变的舞姿
演绎古老的故事
诉说着西藏的过去
现在与未来
三大流派鼎立
昂仁迥巴藏戏▲图源丨摄影师/秦艺菡
昂仁迥巴藏戏:保留最古老发声法,边唱边演高空杂技;
仁布江嘎尔藏戏:靠一曲《诺桑王子》火遍全藏,唱腔如雪山松涛,高亢浑厚、古朴粗犷;
南木林湘巴藏戏:细腻派,吸收民间歌舞,连舞蹈手势都藏着山水意境。
▲图源丨摄影师/吕宇理
你知道吗?
藏戏的舞台
并不拘泥于一方天地
或在辽阔草原
或于寺庙广场
只要乐声响起
观众围坐
便是一场文化盛宴
▲图源丨摄影师/祝雪霏
02
藏刀
颜值超高的冷兵器
▲图源丨摄影师/橙子
西藏男人的腰间
藏着比首饰更贵重的「成人礼」
那便是藏刀
在西藏人民生活中
藏刀常被作为
一种珍贵的礼物
相互赠送
▲图源丨摄影师/橙子
在西藏众多的藏刀中
尤以拉孜藏刀最为出名
拉孜藏刀
产于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
刀刃锋利
图案雕刻精细
工艺复杂
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悠久历史
▲图源丨摄影师/琰棱
拉孜藏刀的制作工艺
由匠人世代相传
匠人们通常采用
手工锻造的传统工艺
技术上要求非常精细
并注重刀具的实用性与美学的结合
次旦旺加是拉孜孜龙藏刀锻制技艺的第六代传人
▲图源丨《西藏旅游》杂志
如今匠人成立合作社
老手艺焕发新生命
▲图源丨《西藏旅游》杂志
藏刀成了游客必带的
「硬核伴手礼」
有人说:
「买的不是刀,是千年打铁的精气神!」
▲图源丨《西藏旅游》杂志
03
藏毯
踩在脚下的「雪山彩虹」
▲图源丨小红书@䄠思
藏毯
是世界三大名毯之一
不只是一件生活用品
更是艺术珍品
它承载着高原人的生活起居
更传承着千年的文化记忆
▲图源丨小红书@䄠思
藏毯的诞生
是一场与自然的对话
它精选藏北高原的优质羊毛与牦牛毛
或藏细绵羊毛、柞绢丝
用天然植物与矿物染料上色
让色彩沾染自然的灵气
▲图源丨小红书@䄠思
配色上
它大胆热烈
红、黄、黑、藏蓝作底
蓝、白、绿交织成花
色彩穿插灵动
似高原的风自由不羁
▲图源丨小红书@䄠思
独特的拉杆结扣法
以 “8” 字扣为针脚
借助穿扣杆
将一缕缕纤维编织成梦
梳、纺、捯线
手工纺织、平剪、洗涤……
▲图源丨小红书@䄠思
数十道工序
是匠人们对传统的坚守
每一块藏毯
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与智慧
▲图源丨小红书@䄠思
04
藏香
都市人的「解压神器」
▲图源丨小红书@北国列车
传统藏香制作过程繁复
要先把柏树干锯段、去皮
用水车磨成柏树木浆
晾晒制成香砖
揉碎加水制成香泥
水磨藏香▲图源丨摄影师/花二郎
再按比例
加入藏红花等
数十种香料、药材
放入牛角内压挤成型
再经过两到三天的晾晒
期间要保证
每一根成型的藏香均匀且笔直
▲图源丨小红书@亦欢喜
藏香具有超强疗愈力
麝香通窍
檀香安神
藏红花解郁
点一支香
青烟带走焦虑
留下高山雪莲花的淡雅
仪式感拉满!
▲图源丨小红书@城南T丽日热巴
如今千年历史的藏香
越来越受欢迎
成了都市人家里的「纯天然香薰机」
▲图源丨小红书@陈大能能
05
藏药
雪山深处的「天然药房」
藏药浴▲图源丨摄影师/胡王光
一千多年前
医学家妥宁玛·云丹贡布
走遍千山万水
写下《四部医典》
书中写道
「作为一名医生,要有为众生造福的热情」
▲图源丨林芝市文旅局
千年以来
雪域高原的藏医们
一直秉持着这样的信念
护佑着高原人民的生命
▲图源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现代藏药企业
不断加强生产规范化建设
许多企业通过了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
在药材种植、采购、生产加工等环节
严格把控质量
确保藏药的品质和安全性
西藏甘露藏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图源丨摄影师/布琼次仁
藏药之所以疗效显著
独特的药材资源功不可没
西藏特殊的地理环境
造就了丰富多样
且独具特色的药用植物
和矿物资源
这些藏药
你见过吗?
▲图源丨中国新闻网
近年来
不少游客在西藏旅游完时
会泡温泉体验藏医药浴
离开时
会购买七十味珍珠丸
奇正消痛贴膏等藏药
作为西藏特产带回家
藏药浴▲图源丨摄影师/胡王光
随着藏医药
与文化、旅游、康养等深度融合
藏医药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传统藏医药迸发出新活力